作者: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副主任药师李丹
编排:医院苏群芳
小药箱
春夏之交天气忽冷忽热,孩子很容易着凉生病,宝妈们最担心的就是孩子发烧、感冒、鼻塞,这个时候应该为宝宝准备什么药?今天特地做了相关梳理,方便各位妈妈们打造宝宝的小药箱,以备不时之需。
1
儿童小药箱的备药原则
1、根据宝贝的年龄段、健康状况来准备。
2、根据季节增添常备药品。
3、同一类药品的数量不要太多,要少而精。
4、家庭药箱应至少三个月检查一次,以免药品过期或变质。
2
儿童小药箱常备药品
感冒药
感冒是自限性疾病,不需要吃药,只需要分清楚症状,准备缓解症状的药。普通感冒并没有特效药,尽量选择成分单一的药,对症下药才是关键。
1)感冒药中的“伪麻*碱”有助于缓解鼻塞、流涕和打喷嚏等症状。
2)感冒药中的“对乙酰氨基酚”主要针对感冒时出现的发热、咽痛和全身酸痛等。
3)感冒药中的“右美沙芬”可用于止咳。
注意事项
1)因为宝宝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感冒,家里可以常备一些缓解感冒症状的药品,如:镇咳祛痰药:盐酸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口服鼻减充血剂:伪麻*碱(一般常使用复方制剂);抗过敏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2岁的儿童,用药需要特别谨慎。在服用感冒药时需要注意一些复方制剂的成分,避免重复用药。
2)购买感冒药时只需选择一种即可,且需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注意药品所含成分,尤其不能同时吃相同成分的感冒药。
退热药
目前指南和儿科临床实践公认的、安全有效的退热药物只有两个: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发热时二选一,不能同时使用。
注意事项
1)大于2个月龄的儿童发热可首选对乙酰氨基酚。不同厂家剂型、药物浓度不同,使用时需要详细阅读说明书,根据体重选择合适的药物用量。24小时建议不超过4次。对乙酰氨基酚推荐剂量下使用安全性高,但超过最大剂量服用会造成肝损伤。蚕豆病患儿应避免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2)布洛芬建议用于大于6个月龄的儿童,24小时建议不超过4次。布洛芬按照推荐剂量使用安全,但过量容易造成肾损伤。且布洛芬不良反应还包括可能会诱发哮喘,有哮喘的宝宝应慎用。
抗过敏药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
西替利嗪被批准用于≥6月龄儿童,氯雷他定批准用于≥2岁儿童。
氯雷他定每天口服一次即可。西替利嗪,可每天口服1-2次。
若过敏严重或自行用药后过敏症状仍无改善,立即就医。
便秘用药
1)乳果糖:是一种温和的泻剂,比较安全,不良反应少。宜在早餐时一次服用,以帮助孩子调节结肠的生理规律。
2)开塞露:成份是甘油,是儿童便秘时临时救急的好帮手,但不能长期使用,会使患儿排便对药物产生依赖性。
止咳平喘药
氨溴特罗、沐舒坦、复方福尔可定等。
腹泻用药
1)口服补液盐III:及时补液,预防脱水。孩子长时间腹泻容易脱水,腹泻不可怕,脱水就有生命危险,及时补液很重要!按说明书推荐比例配置。
2)蒙脱石散:保护肠粘膜,吸附病原体和*素,帮助肠粘膜抵抗病原损害,但注意不要过量以免引起便秘。以水样为主的腹泻,可以使用蒙脱石散。
3)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常用的有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布拉氏酵母菌等。
皮肤外用药
1)炉甘石洗剂:可用于痱子、荨麻疹、蚊虫叮咬等,可保持皮肤干燥、缓解皮肤瘙痒症状。
2)氧化锌软膏:对皮肤有弱收敛、滋润和保护作用,常用于急性皮炎、湿疹、痱子以及轻度溃疡。还在使用尿不湿的孩子,家长可以准备好氧化锌软膏,腹泻期间注意臀部护理。
3)莫匹罗星软膏(用于脓疱疮、疖肿、溃疡等皮肤感染性疾病)。
4)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过敏性皮炎、湿疹、虫咬性皮炎等)。
伤口杀菌消*及医用物品
创可贴,酒精、碘伏、消*棉球、医用纱布、体温计。
3
药品储存时需注意哪些问题
1)药箱应置于阴凉、干燥的地方保存,避免暴晒或受潮变质。
2)有些药品需冰箱冷藏保存,如部分益生菌。
3)内服药和外用药应分开,避免误服。
4)科学放置,以免宝贝当作玩具玩耍或误服。
温馨提示
宝宝小药箱一般以治疗宝宝常见病、多发病、突发病的药物为主,是为了使一些小病患能得到及时治疗,尽早控制,医院前做些临时处理。但要注意,对自己不能确诊或症状较重、变化较大的疾病,不能擅自用药,医院找专业的医师治疗。
文章图片部分来自网络,用于公益传播。对图片作者表示感谢,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本文为“PSM药盾公益”原创如需转载,请留言
审稿专家: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主任药师万蒞
参考文献
[1]陆权执笔.中国儿童普通感冒规范诊治专家共识(年)[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8(9):-
[2]特殊人群普通感冒规范用药专家组.特殊人群普通感冒规范用药的专家共识[J].国际呼吸杂志,,35(1):1:1-5
[3]解热镇痛药在儿童发热对症治疗中的合理用药专家共识[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35(3):-.
[4]儿童呼吸安全用药专家共识:感冒和退热用药[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4(6):-.
[5]罗双红舒敏等.中国0~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标准版).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11):81-96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