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疾病,通常伴有剧烈瘙痒,且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特应性疾病,故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系统性疾病。
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基本的特征是皮肤干燥、慢性湿疹样皮损和明显瘙痒。
除经典躯体皮肤表现外,在精神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表明,成人重症AD患者可并发焦虑症、抑郁、自杀意念、睡眠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强迫性障碍及自闭症谱系障碍等精神心理性疾病。
AD的诊断标准
目前国外常用的诊断标准包括Hanifin-Rajka标淮和Williams标准
主要标准:皮肤瘙痒;次要标准:
①屈侧受累史,包括肘窝、腘窝、踝前、颈部(10岁以下儿童包括颊部皮疹)
②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史(或在4岁以下儿童的一级亲属中有特应性疾病史)
③近年来全身皮肤干燥史
④有屈侧湿疹(4岁以下儿童面颊部/前额和四肢伸侧湿疹)
⑤2岁前发病(适用于>4岁患者)
确定诊断:主要标准+3条或3条以上次要标淮。
AD的药物治疗
AD的治疗原则
AD治疗的目的是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消除诱发和/或加重因素,减少和预防复发,减少或减轻合并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正规和良好的治疗及疾病管理可使AD症状完全消退或显著改善,患者可享受正常生活。
外用药物治疗
外用糖皮质激素(TCS)
TCS是治疗和控制AD的一线疗法,按强度一般可分为超强效、强效、中效和弱效4级。常见的外用糖皮质激素药品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见表1。
需注意的是,激素强度的分级主要依据于其自身结构,但即使是同一种激素,如果制剂的浓度、剂型、辅助成分不同,其分级也有可能不同。
AD在开始治疗时应选用足够强度的激素,在数天内迅速控制炎症,炎症控制后逐渐过渡到中弱效TCS或TCI。
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TCI)
TCI是治疗AD重要的抗炎药物,此类药通过抑制钙调神经磷酸酶,阻断T细胞、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产生和释放炎症细胞因子及介质而发挥抗炎作用。
目前批准用于AD治疗的TCI为他克莫司和吡美莫司。0.1%他克莫司软膏的抗炎效果和中强效的糖皮质激素相当,较吡美莫司的皮肤渗透性强。两药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见表2。
系统用药
口服抗组胺药物
控制瘙痒是治疗AD的重要途径,抗组胺药物主要用于AD瘙痒的辅助治疗,抗组胺药物与抗炎外用药物(TCS,TCI)及保湿药物联合使用,治疗AD疗效确切。研究报道,抗组胺药物可减少TCS的剂量,降低TCS的强度等级。
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单独使用抗组胺药物治疗AD的疗效,因此不建议单独使用抗组胺药物。
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用于治疗不宜控制的严重AD,使用时间需6个月以上,常用药品有环孢素,甲氨蝶呤,硫唑嘌呤。
这些药物治疗儿童或青少年AD均属于超药物适应证范围,因此要反复评估风险效益比,慎重使用。
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
对于AD患者原则上尽量不用或少用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
但对于病情严重、其他药物难以控制的急性发作期AD患者可短期使用,建议首选中效糖皮质激素。
对于较顽固病例,可先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之后逐渐过渡到免疫抑制剂或紫外线疗法。为防止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应避免长期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常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比较见表4。
度普利尤单抗
度普利尤单抗为首个获批用于特应性皮炎的生物制剂。目前在我国批准的适应证为用于治疗外用处方药控制不佳或不建议使用外用处方药的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在美国和欧洲可用于治疗6岁及以上患者。
Janus激酶(JAK)抑制剂
AD是一种复杂的免疫介导疾病,伴随多种细胞因子家族上调,横向抑制这些参与细胞因信号转导的分子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Janus激酶(JAK)抑制剂可以阻断多种参与免疫应答和炎症因子信号传递,是AD治疗研究的重点。
初期研究标明几种局部/口服JAK抑制剂用于AD的治疗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可接受,主要不良事件包括头痛,恶心,轻微感染(鼻咽炎,支气管炎,胃肠炎,病*性URI,应用部位皮肤感染)和实验室异常,多为轻-中度,没有严重的不良事件。
参考来源:《特应性皮炎的合理用药指引》
★本文涉及专业知识,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End-已有,+临床医生加入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