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和湿疹、荨麻疹等已经成为当今影响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
很多人认为,防过敏只是免疫力低的人才要做,其实,任何人都可能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对某种物质过敏,从婴儿期,一直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一生都要防过敏。
1岁以内最常见的是皮肤过敏,如婴儿湿疹,多与进食牛奶、鸡蛋等有关。因为,婴儿期的宝宝肠道发育不完全,有些异质蛋白不易消化,很容易到血液中导致过敏。而到了1岁左右,除湿疹外,肠道表现多了起来,如胃肠道腹泻等。
防敏措施:对于那些家族中有过敏史的人来说,在给孩子添加牛奶、鸡蛋等辅食时要尽量做到更晚些,如果不清楚,可以给孩子做个过敏原检测。
婴儿要穿纯棉、宽松的衣服,不要太厚,不要过度清洗,以免增加过敏的机会。还要注意避免到蚊虫多的地方去,尽量穿长袖衣服。
3~7岁后直至三四十岁,主要以接触过敏为主,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膜炎、镍接触性皮炎、隐翅虫皮炎、日光过敏性皮炎等。不过,过敏的表现和症状轻重程度也因人而异,有以鼻炎为主的,或哮喘,或结膜炎、腹泻、荨麻疹、头痛、心律不齐、月经不调等。
防敏措施:不要暴饮暴食,吃太多高蛋白的食物,少喝饮料等,不要过度洁面和清洗,避免暴晒,少熬夜,少直接接触金属、塑料等物品。总之就是远离过敏源,让肠道内的菌群维持平衡。进而续持免疫的平衡。
三四十岁以后身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有些人还存在免疫缺陷,可导致一些免疫或过敏疾病混杂出现。而有些人如果皮肤干燥的话,则更易引起过敏。有些人还会患上中老年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皮炎、干燥性湿疹、荨麻疹等。此外,如果患上甲减、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大大增加过敏几率,自行买药吃还易引起严重的药物过敏。
防敏措施:中老年人在吃药期间要注意防晒,避免饮酒等,吃药要根据医生的指导,不要自行搭配。很多疾病可伴随过敏症状,出现心脏不适、消化道症状、头疼等,要警惕可能是过敏或食物不耐受,到医院检测是否有过敏或其他内脏疾病等。饮食要清淡,并要减少皮肤的清洗时间和次数,洗后及时涂抹润肤霜,减少皮肤过敏的发生。
台湾敏博士提醒您:
minboseremindyou
过敏的患者肠内缺乏好菌过敏原的种类很多,诸如:尘螨、细菌、花粉、蛋白、荞麦、牛奶、大豆……等千奇百怪,许多医学研究指出,由于过敏原所引起的过敏问题,与肠道内的好菌坏菌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研究显示,人体70%以上的免疫是受控于肠道中的有益菌,而过敏的患者,肠道里的好菌(比菲得氏菌、乳酸菌)比较少,如果能正确的多补充好菌,尤其是多补充能有效调节过敏体质的好菌,自然就能改善过敏体质。
(那么过敏体质和人体免疫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请看下面的视频中的详细解释)
人体的免疫细胞目前区分为三类,分别为TH1、TH2与Treg。在健康状态下,TH1和TH2会互相平衡,且共同受到Treg调控。在Treg调控能力不足时或接触到某些蛋白质或细小分子(尘螨、花粉或海鲜食物等)后,TH2过度活化,导致TH2细胞激素分泌量过高/过盛,就会帮助B细胞(Bcell)制造较多的过敏抗体IgE,因而出现过敏症状。
过敏是免疫球蛋白E太多了在肠道免疫系统中,存在一种“免疫耐受”机制,会抑制免疫系统随便就针对食物成分而分泌会引发过敏反应的免疫球蛋白E(IgE)或G(IgG)。而过敏的人,就是因为“免疫耐受”机制出现问题,所以吃到特定的食物时,肠道免疫系统便会分泌过多的免疫球蛋白E(IgE)攻击该食物成分,于是就产生了过敏。
经过多年的研究,通过对人体已知的肠道菌,用专利生物芯片不断筛选后,研究发现,如果肠道内有足够的L.g(格式乳杆菌)l.j(约氏乳杆菌)和L.s(唾液乳杆菌)益生菌,就能够针对过敏上游源头透过对辅助型T细胞的调控达到有调控TH2细胞激素(cytokine)分泌量,进而调节免疫细胞活性平衡,从而达到从根本上纠正过敏体质的作用。(请详细看研发过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