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梅州平远
一户人家的外婆、妈妈和3岁孩子,
因食用野生蘑菇,
送医抢救无效死亡,
家中吃了剩下蘑菇汤的2只猫也被*死了。
(图源:梅州电视民生)
事发后,相关专家来到平远县上举镇畲脑村小畲进山找蘑菇。入山仅4个小时,专家就找出了几十种野蘑菇品种。
据介绍,这些蘑菇里头有不少是*蘑菇,*蘑菇的*素类型分为: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神经精神型、胃肠炎型、溶血型、横纹肌溶解型及光过敏性皮炎型等,误食后会出现不同的中*症状。
(图源:梅州电视民生)
专家称,从中*症状推测,3人很可能食用了当地盛产致死率达到70%的亚稀褶红菇。据了解,亚稀褶红菇有剧*,小小一朵就可致命。
(图源:梅州电视民生)
据了解,一些野生的*蘑菇与食用菇类外形相似,鉴别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极易误食而引起中*。
(图源:梅州电视民生)
在野外,无*的蘑菇往往与有*的蘑菇混生,无*蘑菇很容易受到*蘑菇菌丝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植物上的无*蘑菇种类也可能沾染*性。所以即便食用的是无*品种的蘑菇,仍然会有中*的危险。
*蘑菇所含*素较复杂,或因地区、季节、品种和生长条件的不同而各异。*蘑菇中*潜伏期为2小时至24小时,有的仅为10分钟左右。误食*蘑菇引发肝损害型中*最为凶险,表现为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精神症状。
目前,对有*蘑菇中*尚无特效疗法,且中*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
年8月,山东淄博就出现了这么感人而心痛的一幕,7岁的圆圆(化名)因误食*菇送医抢救,期间血浆库存不够,无数市民连夜赶来为他献血。
遗憾的是,经过15天的全力抢救,孩子还是因为不可逆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离开了这个世界。
因此,各位家长一定要引以为戒,不要自行采摘、食用、制售野生蘑菇等野生植物——
这些传言都是骗你的!
颜色鲜艳的菇才有*?
1
事实上,单看蘑菇的外表,并没有绝对的安全标准。一身雪白的鹅膏菌看起来很普通,却是一朵致命的“白*伞”!
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鳞小伞、秋盔孢伞,也极*。但同样很漂亮的橙盖鹅膏,却是著名的食用菌。
长在阴暗潮湿处的才有*?
2
有人说,可食用的无*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角落。
这也是错的!
所有的菇都倾向于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跟*性无关。可以吃的鸡腿菇经常在牛屎等动物粪便上“绽放”;而包括“白*伞”在内的很多*蘑菇,都生长在干净的林中地上。
不生蛆、虫子不吃的才有*?
3
实际上,著名*菌——豹斑*伞常常被蛞蝓吃,不少有*种类也可以生蛆。
银器、大蒜一起煮会变黑的才有*?
4
实际上,蘑菇*素不会与银器、大蒜等发生反应。
受伤变色、流汁液的才有*?
5
这也不是绝对的,像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但它们都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菌盖上有疣、柄上有环和具菌托的才有*?
6
虽然这类菌有*种类的比例较大,但也并非绝对如此。许多*菌并无独特的特征,如外观很平常的*粉褶蕈就很*。
(图源:网络)
那究竟什么方法靠谱?
对于不认识的蘑菇
不采!不买!!不吃!!
切勿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野生植物
不采摘
外出郊游期间,广大群众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野生植物等。对于路边草丛的野生蘑菇,由于鉴别*蘑菇并不容易,广大群众不要轻易采摘不认识的蘑菇。
不购买
勿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中药材。
不食用
为避免食物中*,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
在自制药酒和利用中药材煲汤前,一定要详细了解有关药材的知识,并从正规渠道购买药材,以确保健康和生命安全。
(图源:网络)
做好食物中*应急处置
目前,对*蘑菇等中*尚无特效疗法。一旦误食野生蘑菇、野生钩吻等野生植物后出现疑似中*症状,应尽早采用催吐等方法迅速排除*素。
同时,医院接受治疗,并及时向当地卫生行*部门报告。就诊时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或野生植物样品,以备进一步明确诊断。
同时,要警惕中*“假愈期”。
部分病人经治疗后,急性胃肠炎症状逐步缓解甚至消失,给人以病愈的感觉,其实此时*素正在通过血液进入肝脏等内脏器官,侵害了实质脏器,会在1~2天后病情迅速恶化,累及肝、肾、心、脑等脏器,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
所以,在中*初期症状缓解时,医院积极接受治疗,观察一段时间,确保病情稳定好转再出院。
再次提醒
不要采吃野生蘑菇
对路边小摊上出售的来路不明的蘑菇
也不能购买
尤其不要购买、制作和食用
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
▍来源:南方都市报、东莞疾控等;图片:梅州电视民生等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