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样皮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错这不是奶苔,乱擦会引起败血症
TUhjnbcbe - 2021/5/19 22:54:00
白癜风是否可以植皮 http://m.39.net/pf/a_7583522.html

宝宝的小嘴巴里,老有不少白块块,擦都擦不掉,也不疼也不痒,就是看着怪不舒服的。没错,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鹅口疮”了,也叫“雪口病”,是一种婴幼儿十分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宝宝嘴里,之前有一个鹅口疮,最近又多了好几个,是吃利巴韦林的原因吗?

医生确诊是鹅口疮,幸好没听老人说这是奶苔,不过依然好自责,听说是因为不卫生才得的。

治了两天就见效了,能不用药了么?

鹅口疮虽说不是“大病”,在宝宝们身上却又常见。今天就来聊聊。

1鹅口疮是什么?

患鹅口疮的孩子(图片来自网络)

后台不少妈妈问,宝宝得了鹅口疮怎么办。像这样,口腔黏膜附了一层雪花一样的白色物质,棉签也擦不掉,是挺让人无奈的。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说白了就是真菌感染,密密麻麻的白斑就是过度繁殖的真菌。

谁都可能得鹅口疮,不过这个病更爱侵犯的是新生儿、婴幼儿,以及长期使用抗生素的人群。

症状有哪些?

过度疯长的念珠菌聚集成白色薄膜,可以覆盖宝宝的嘴唇内黏膜、上颚、舌头、颊黏膜等部位。

这些白斑呈乳酪状,有的是点状,有的融合成一片,不易被擦掉。如果强行用棉签、纱布擦除,可能会露出红色创面,甚至出血。

治疗不及时的话,感染的黏膜会不断扩大,蔓延到咽喉、扁桃体处,甚至到达支气管、肺部,影响吞咽、呼吸,极严重时可造成生命危险。

分辨鹅口疮、奶块

这两者都是白色块状,有点不好区分?

方法其实很简单,用小棉签擦拭白色斑迹,如果很容易擦掉,且擦完的口腔黏膜完整光滑,就能判断这是奶块。情况相反,就有可能是鹅口疮。

2鹅口疮的发病原因

“条件致病菌”

上文所说的白色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什么意思呢?

“条件致病菌”就是说,正常情况下,这种病菌是广泛存在的,我们的嘴里、上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上,各处都有它的踪迹,但一般情况下不会致病。

只有当免疫系统出问题了,白色念珠菌异常生长,才会引发鹅口疮。比如宝宝自身免疫降低、口腔不卫生、营养不良等情况下,具体有哪些?

3鹅口疮的治疗措施

口腔清洁

首先,要注意保持宝宝的口腔清洁。奶瓶、奶嘴、宝宝的餐具都注意适当消*,减少附着的白色念珠菌。3种最常见的奶具消*法,带大家回忆一遍。

另外,爱吃手、爱咬玩具的宝宝,要注意小手和玩具的卫生。

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是制霉菌素片(50万单位),溶于2%的碳酸氢钠(也有混入维生素AD滴丸的操作方法),最终浓度为2万单位/mL,涂抹于宝宝口腔患处,4次/天。

4患鹅口疮,生活上要注意

患鹅口疮,除了规律用药,宝爸妈的日常护理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不要急着去掉白斑

不少宝爸妈想要早早擦掉感染的白色斑块,用毛巾擦,用棉签搓。不过,即使擦掉白斑,真菌仍然存在,之后还会繁殖起来。

更严重的是,用力擦拭有损口腔黏膜,也许会造成出血,甚至发生继发感染、败血症。所以,最好还是不要着急擦拭,等待药物起效最可行。

②涂药后别马上喂奶

涂药后很快喂奶/进食,会影响药效,最好喂奶后/或两餐之间涂抹制霉菌素。

重要提醒:疗程十分重要,大部分宝宝的鹅口疮用药不久即消失,不少宝爸妈顾虑副作用,擅自停药,这是不对的。因为,虽然眼见到的白斑没有了,但白色念珠菌尚未完全根除,不久还会重新泛滥。

所以,即便看起来好了,也得继续用药,严格遵照医生疗程,一般为7~14天,或病灶完全消失后2~3天。

③情况严重,及时就医

白色念珠菌感染,初期侵犯口腔,严重后可能感染咽喉、气管等部位。

如果宝宝病情进展到声音嘶哑、发热、严重咳嗽、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甚至皮肤发紫,医院了。

5远离鹅口疮,注意预防

母乳喂养

研究证明,母乳喂养儿更少患鹅口疮。究其原因的话,大概是母乳清洁、污染机会小,并且含有许多抗菌物质(溶菌酶、白细胞、抗体等)抵御感染

避免抗生素滥用

尽量少用抗生素,迫不得已非得要用,就多清洁口腔,多漱口(如果是小宝宝,爸爸妈妈用小棉签或纱布清洁口腔)。

一个规律:白色念珠菌在碱性环境中不易生长繁殖,所以宝宝发生鹅口疮后,用药、口腔清洁,都尽量选用2%碳酸氢钠溶液,效果会更好。

营养均衡

膳食营养与宝宝的免疫功能息息相关。妈妈应当合理安排宝宝的饮食,培养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保证营养摄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错这不是奶苔,乱擦会引起败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