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
如果宝宝总是——
无故哭闹、
腹泻、
打喷嚏、
咳嗽、
湿疹……
当妈妈的你是不是很无助、很头疼?
宝宝究竟怎么了?
真的好挫败为娘!
其实,这些现象可能都是牛奶蛋白过敏的表现。
近年来,婴幼儿过敏性疾病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婴幼儿
过敏
苦在儿身,痛在娘心……
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发起了《中国城市婴幼儿过敏流行病学调查》:
0-24月龄婴幼儿家长自报过敏性疾病的总现患率为12.3%;
2岁以下家长自报曾发生或正在发生过敏性疾病症状的婴幼儿比例高达40.9%。
什么是牛奶蛋白过敏?
牛奶蛋白过敏(简称CMA)是指人体对牛奶中的一种或多种蛋白质发生的过敏反应。一般是3岁以下婴幼儿最常见的食物过敏现象,2%-7.5%的宝宝可能会受其影响。
宝宝的免疫系统因为错误地将牛奶中的蛋白质当作会危害身体的物质,于是开启“对抗模式”,对牛奶中的这些蛋白质发起攻击,出现过敏反应。
会出现什么症状?
皮肤症状:
特应性皮炎,又称湿疹
消化道症状:
腹泻血便、肠绞痛、便秘、拒奶、胃食管反流、体重偏轻等
呼吸道症状:
流涕或鼻塞、过敏性鼻炎、哮喘
牛奶蛋白过敏管理办法
治疗牛奶蛋白过敏的最佳方法是回避牛奶蛋白,同时给予低致敏性配方进行管理。
如果您的宝宝采用母乳喂养,请继续给宝宝喂母乳,但妈妈可能需要避开牛奶和其他含有牛奶蛋白的食物。
如果您的宝宝采用配方粉喂养,尽快停止普通配方奶粉,转化成蛋白质经过水解的配方。
小贴士
常见的牛奶制品:鲜牛奶或灭菌牛奶、酸奶、奶酪、奶油、酥油、人造奶油、凝乳、冰淇凌、含乳饮料、奶粉、浓缩牛奶、脱脂牛奶
含牛奶蛋白的原料:酪蛋白、水解酪蛋白酸盐、乳清、乳清蛋白、乳清固体、水解乳清蛋白、乳白蛋白、奶糖、乳球蛋白、乳糖、脱脂奶粉、乳固体、乳蛋白、乳脂等。
常见的食物中,面包、蛋糕、饼干、雪糕等食品常含有这些原料。
容易与牛奶发生交叉反应的食物:
鸡蛋、花生、坚果(如山核桃、杏仁和夏威夷果)、鱼(如金枪鱼、鲑鱼、鳕鱼)、小麦、大豆等是容易致敏的食物。
出现过敏时,还能不能继续喝奶?
如果宝宝是母乳喂养,鉴于母乳喂养对于婴幼儿和母亲具有许多益处,临床医师还应该建议母亲继续母乳喂养,同时在母亲的膳食中回避牛奶或者奶制品的摄入直至哺乳期结束。
如果宝宝是奶粉喂养,妈妈则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在医生的建议下更换深度水解配方奶粉,严重情况下使用氨基酸配方奶粉。
如果确诊为轻中度牛奶蛋白过敏,需要持续喂养深度水解配方粉至少6个月以上,或到宝宝9-12月龄,最终有助于宝宝适应牛奶蛋白,摆脱过敏;若是重度牛奶蛋白过敏宝宝则需要遵循医生指导,使用特殊配方粉进行治疗。
供稿:儿童保健部
汪洁云
从事儿科工作近20年,擅长儿科常见病,儿童保健指导及常见病的诊治,尤其是过敏性疾病、儿童营养性疾病、儿童感染性疾病、呼吸道疾病及消化道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