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样皮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135人发病,3人死亡多地疾控紧急提醒
TUhjnbcbe - 2025/1/1 20:55:00
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近日,高温多雨,雨水充沛

野外的蘑菇疯长

一些市民因为想尝鲜

误食毒蘑菇,导致食物中毒!

就在这个月,我国南方才刚发生

一起误食毒蘑菇事件

江西宜春高安一家祖孙4人

吃野生蘑菇中毒

被紧医院

结果造成2死2伤

让人痛心

6月11日,宜春高安的祖孙4人

(包括1名老人,3名儿童)

因吃野生蘑菇后

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呕吐、腹痛、便血情况

被紧医院

医生诊断其为食物中毒

其中

61岁的老人和他2岁的孙子

抢救无效死亡

老人的2个孙女经血液灌流抢救

目前脱离了生命危险

类似的事情时有发生

近日医院

也收治了多起误食毒蘑菇中毒病例

而广西疾控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

今年以来,

广西报告野生蘑菇中毒事件28起

发病人数人,死亡3人

与去年同期相比

发病人数增加了4倍

病例1:急于尝鲜,男子生吃蘑菇中毒

6月5日上午9点左右,钟先生在广州市天河体育中心游泳馆附近树下看到有野生蘑菇,看着挺鲜美可口,于是他就摘来把菌伞捏碎,吃了少许碎片,但发现味道并不鲜美,于是吐出了大部分碎片,用水和饮料漱了口。

当天中午12点左右,钟先生开始出现恶心、呕吐,同时伴有腹泻等症状。第二天进食早餐后,仍觉胸闷,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急性毒蕈中毒”。

蘑菇标本被立即送检,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鉴别确定为“铅绿褶菇”。

“铅绿褶菇为广东常见中毒菌属,以胃肠型为主。”医院中毒临床科副主任医师张伊莉说,“仅仅吃了一点,就有如此大反应,如果钟先生多食一些,后果不堪设想”。

病例2:吃了“荔枝菌”,一家4人中毒住院

6月8日,又有4人因食物中毒入院。一家五口人吃了从野外采摘的“荔枝菌”,四人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

天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样并送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鉴别,结果证实他们吃的蘑菇其实是“近江粉褶菇”。

张伊莉表示,近江粉褶菇也是广东常见的中毒菌属,“去年荔枝成熟时,医院也收治了多起该菌中毒病例。”

人发病,3人死亡,今年报告中毒人数比去年增加4倍

6月19日下午,记者从广医院了解到,目前该院的重症监护病房正躺着3名因误食野生蘑菇而中毒的患者。

▲近期在广西引起中毒的毒蘑菇。

其中一名40多岁的女性患者病情最为严重,她于6月17日被紧急送往该院治疗。毒蘑菇中的毒素导致她身体多器官衰竭,医务人员正在运用高等级器官功能支持治疗对其进行救治。

该院重症医学科一病区副主任医师韩林介绍——

该患者家住在山区,近期她采来一些野生蘑菇食用,当天就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次日出现精神方面的症状,意识模糊,后来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心跳骤停。经当地医务人员反复进行心肺复苏按压,医院转送救治的机会。

广西疾控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广西报告野生蘑菇中毒事件28起,发病人数人,死亡3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事件数增加了3倍,发病人数增加了4倍。

毒蘑菇中毒事件,厦门已发生多起

年5月,一对母女在厦门环岛干道周边游玩,凭借以往在老家的经验,采摘了路边草地上生长的野生蘑菇食用,最终出现了中毒症状。

年7月中旬,同安区新民镇蔡宅村村民林女士因为吃了野蘑菇躺在病床上。她在村里发现了一片野蘑菇,采摘回家和瘦肉、鸡蛋炒菜,而后上吐下泻,医院接受治疗。

年6月19日,厦门一年轻男子匆匆医院。头晕、胸闷、呕吐、腹泻……“祸害”他的正是是自己采食的小蘑菇。

多地疾控紧急提醒,切勿凭个人判断,采摘食用

速扩!多地疾控紧急提醒,现在是盛产蘑菇的最佳季节,山林,田边,地坎,各种野生蘑菇都生长出来了,有些蘑菇可能有毒,致死率很高。市民不要凭个人经验鉴别蘑菇是否有毒,不要私自采摘食用野生蘑菇,更不要生吃“蘑菇刺身”!如发现吃蘑菇有中毒现象,医院治疗,不要轻信偏方土方,延误最佳抢救时间。

▲常见的造成急性肝损害型中毒的毒蘑菇。图片来源:中国疾控中心网站

据了解,毒蘑菇又叫毒蕈,是指食后可引起中毒的蕈类。据统计,我国已报道的毒蕈(dúxùn)有多种,目前急性毒蕈中毒尚无明确的特效解药,所以要求进食后尽早洗胃、导泻、清除吸收的毒物。

专家表示,毒蕈种类繁多,不同的毒蕈造成的急性中毒累及的器官组织有很大的差异,其预后及治疗方法也不同。

急性毒蕈中毒分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损害型、肾损伤型、横纹肌溶解型及光过敏性皮炎型等。

各型间可有重叠,其中肝损伤型最为严重,如白毒伞、灰花纹鹅膏等,是造成广东毒蕈中毒死亡的主要蕈种,重症者短期内暴发急性广泛肝细胞坏死、快速进展为肝衰竭、肝性脑病,病死率高,占全部毒蕈中毒死亡比例的90%以上。

目前急性毒蕈中毒尚无明确的特效解药,所以要求进食后尽早洗胃、导泻、清除吸收的毒物。

此外,专家建议吃蘑菇的同时最好不要饮酒,因为一旦吃到的是毒蘑菇,酒精会加速毒素的吸收。

如发现异常,医院尽早洗胃、导泻、清除吸收的毒物,到专业医疗机构根据不同类型的毒蕈使用不同治疗方法,避免延误治疗的同时避免过度医疗造成的损害,如急性胃肠炎型毒蕈中毒病人是无需血液净化治疗的,而肝损害型、横纹肌溶解型、肾损害型是需要尽早血液净化治疗的。

切记一旦误食毒蘑菇立即催吐!

食用蘑菇后出现哪些症状意味着可能中毒了?据介绍,不同的蘑菇含有的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类型也不相同,常见的主要有几个类型:

1.胃肠炎型:多在进食后10分钟-2小时发病,胃肠道症状,预后良好。

2.神经精神型:多在进食后10分钟-6小时发病,精神症状、幻觉等,预后良好。

3.肝肾损害型:多在进食后数小时-30小时发病,有“假愈期”,即在一两天内出现症状好转的假象,随后症状加重,死亡率高。

4.光敏性皮炎型:多在进食后24-48小时发病,皮肤红肿或疱疹,日光照射后症状加重,预后良好。

5.横纹肌溶解型:多在进食后15分钟-2小时发病,早期胃肠道症状,6-12小时出现酱油色尿、肌肉酸痛、肢体无力等横纹肌溶解症状。可导致急性肾衰死亡。

医生提醒,一旦食用了毒蘑菇,一定要第一时间催吐,在中毒者神志清醒的情况下尽快吐出毒物,减少毒素吸收。

可在食用蘑菇前留存一点样本,一旦发生中毒,连同样本一并送医,帮助医生尽快判断中毒类型,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这也是非常有用的一个防范措施。

提醒对野生蘑菇要做到“三不”

1.不采摘

踏春郊游期间,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对于路边草丛的野生蘑菇,由于鉴别毒蘑菇并不容易,不要轻易采摘不认识的蘑菇。

2.不购买

勿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

3.不食用

为避免类似中毒事件,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

最后送上

南方常见毒蘑菇图鉴

请收藏备用↓↓↓

(点击查看大图)

再次提醒:

不认识的蘑菇不要吃!

来源:广州日报、南国早报、南国今报、中国疾控中心网站等

1
查看完整版本: 135人发病,3人死亡多地疾控紧急提醒